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对政协云南省十一届五次会议第201号提案的答复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7-09-26 点击次数:


对政协云南省十一届五次会议

201号提案的答复

 

民盟云南省委:

你们在省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云南沿边开发开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提案》(第201号)交由我厅和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省与越南、老挝和缅甸毗邻,与泰国、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印度相近,边境线长4060千米,约占我国陆地边境线的1/5,涉及到云南省8个州(市)25个边境县,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陆路最便捷的国际通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门户,正在成为中国-东盟的经济走廊。边境地区生物多样性富集,森林覆盖率达67.58%,望天树、龙脑香、亚洲象等我国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仅分布于此,是全国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也是我国生态服务功能和生物生产力最高的区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云南边境地区是中国西南与东南亚极为重要的生态廊道,其生态变化具有广泛的扩散效应对中国构建跨境生态安全和重要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推进西部沿边区域合作、实施向南开放战略及环境外交等有重大影响。提案中所提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特别是物种保护、森林火灾、有害生物等问题,也是我省林业工作中一直以来的重点、难点。为做好沿边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我省边境地区的生态安全工作,20167月,省林业厅组织专家开展了云南省边境地区生态安全评估,并形成报告。为我省下一步开展过境地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突出绿色发展,着力打造边境生态屏障

十八大以来,林业部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边境地区作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在边境地区实现了生态重点工程全覆盖,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与恢复,生态质量得到提高。根据相关政策,边境25县中,仅怒江、西双版纳2州的6个县实施了天然保护工程,其中天保一期工程管护面积2622万亩,投入资金4.52亿元,天保二期工程管护面积2679.22万亩,已投入资金2.3亿元。边境25县实施一期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34.8万亩,加上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面积达813.91万亩,累计投入资金32.8亿元。此外,在边境地区还实施了石漠化综合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森林抚育等工程。全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边境地区25县的林地面积达713.09万公顷,较10年前增加24.0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9.02%;森林面积达到609.87万公顷,较10年前增加17.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58%,高于全省59.3%和全国平均水平21.66%,最高的景洪市达84.99%25县活立木蓄积量6.69亿立方米5.56亿,较10年前增加1.13亿立方米,占全省的34.97%,全国的4.1%。通过持续的生态建设,为我省边境地区构筑了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

二、加大保护力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启动实施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建立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发布了《丽江宣言》、《腾冲纲领》和《版纳约定》,基本构建了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截至2016年,边境25县已经成立各种级别、类型的保护地31个,总面积达135.63万公顷,占边境地区土地总面积的15.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倍。其中:各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09.5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54%,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县级自然保护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73.85%14.23%3.44%8.48%。使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得以保存,对保护边境一线的国土和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边境地区还建立了西双版纳、南滚河、怒江大峡谷和独龙江等4个国家公园,为我国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先行试点。

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工程"20092016年累计投入965万元,针对边境地区的华盖木、滇桐、毛枝五针松、大树杜鹃等20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亚洲象、羚牛、白眉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怒江金丝猴、绿孔雀等14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开展了保护工作,在加强就地、近地、迁地等多种有力措施的保护下,以边境区域为主要分布区的部分重要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如:亚洲象已由过去的150头增至300头左右,新发现了怒江金丝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建立回归种群华盖木900多株、西畴青冈135株、杏黄兜兰600株,人工繁育云南蓝果树、毛果木莲等3万多株。

三、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打造边境地区立体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边境县市围绕"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着手推进"监测预报、火场通信、火场指挥、火灾扑救、林火阻隔、装备水平、宣传教育、综合保障"能力建设。森林防火制度规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得到加强,防火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25个,组建县级专业扑火队25支,人员750余人;配备林火专职管理人员130余名、护林员2万余名。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云南边境补助资金共7700万元,在25个县(市)开展了边境森林防火隔离带和防火通道建设工作,至2016年,已安排建设2323公里;争取中央防火项目11个,投入资金9804万元,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投入2114万元。此外,为加强边境和邻国行政边界联防,部分县市采取与毗邻国家省、县签订《边境森林防火协议》、建立联防会议机制、举行民间森林防火联谊交流会等形式,强化边境沿线森林防火管控,有效控制了森林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建设。"十一五""十二五"以来,边境地区林业有害生物资金共投入3118万元,其中检疫基础设施建设1343万元,边境地区检疫御灾体系建设项目730万元,林业防治补助1045万元,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三是加强执法,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经统计,近十年来,全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共立走私珍稀植物及制品案29起,侦破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2人,收缴林木232立方米、珍贵树木5481株、珍稀植物制品383件,涉案价值为693.23万元;破获各类野生动物及制品案件11094起,打击违法犯罪人员13143人,收缴野生动物40.16万头(只),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动物4.56万头(只),野生动物制品43.52万件(张),收缴猎枪猎具16040支(个),收缴物品价值2.15亿元,林政罚款1040.51万元。查获的野生动植物及制品绝大部分来源于境外。

四、加强环境监测治理,确保水环境安全

一是2013年以来,根据相关协议要求,我国每年向湄委会秘书处提供澜沧江景洪和曼安水文站的水雨情,报汛日期为61日至1031日;2009年以来,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国每年向越南提供元江、泗南江等水文站的水雨情,报汛日期为515日至1015日。我省水利部门严格执行相关要求,认真组织落实,较好的维护了国际形象,有效地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二是加强跨境河流水环境监测与防治,确保出境水质安全。云南省跨境河流主要分布在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四个流域,跨境流入越南、老挝和缅甸三国。2016年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共监测跨境界河水质监测站点22个,涉及元江、李仙江、藤条江等20条河流。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各流域跨境界河水质监测站点水质评价情况为,红河为Ⅱ~Ⅲ类,澜沧江为Ⅱ~Ⅲ类,怒江为为Ⅱ~Ⅲ类,伊洛瓦底江为Ⅰ~Ⅱ类,跨境界河水质监测站点总体水质情况较好。

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跨境生态安全合作机制

为加强边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典型生态系统,我省与周边国家积极开展生态保护跨境交流合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早在2006年就与老挝开展了跨边境自然保护联合行动,200912月,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局与老挝南塔省农林厅签订协议,建立总面积达5.4万公顷的"中国西双版纳尚勇-老挝南塔南木哈联合保护区域;201110月,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局与丰沙里省农林厅签订联合保护区域框架协议,建立面积约5.5万公顷的联合保护区域。十一年来,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项目有效开展,双方共同举办了7次边民交流会,召开了14次项目工作推进会,轮流举办了10次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交流年会,中方对老挝合作方援助了22件办公及野外调查设备。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管理局与缅甸有关方面签订了"中缅边境资源保护联防协议",共同开展打击偷砍盗伐和偷捕盗猎活动。在201112月,红河州河口县与越南老街省召开了"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边境地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联防联控双边合作座谈会"。双方就加强边境地区疫源疫病监测、定期开展技术交流、及时通报监测信息达成共识,初步建立了河口-老街边境地区双边联防与交流合作机制,为做好边境联防联控工作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此外,怒江州泸水市、福贡县等都与缅甸地方政府就森林防火签订了相关协议。通过跨边境合作,树立了云南乃至中国的保护形象。

虽然我省的沿边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新的形势的发展,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很多欠缺和不足,正如提案中提到的一些问题,仍需要继续努力。衷心感谢您们对我省生态建设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民盟云南省委继续关心和支持我省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

 

 

                             28365365体育在线备用

                             201775

信息来源(单位名称):赵贵华 | 作者:赵贵华 | 栏目编辑:杨志平 | 栏目审核: 杨志平